俗话说:“夏练三伏”,"冬练三九”。气候条件越是恶劣,运动越不能中断,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,才能培养出不怕苦、不怕难的坚强意志,才能提高机体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。对于孩子来说,三伏天的运动,游泳恐怕是再适合不过了。
“三伏”天游泳益处多
孩子的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是非常敏感的。孩子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6~37摄氏度左右,不发生特殊情况一般是不大变动的。体温的这种恒定性是由于身体内具有一种调温的机能,而这种机能是靠散热与产热的平衡来维持的。
“三伏天"气温较高,天气闷热,人体散热力小,陆上运动体温可升到39~40度,还会引起身体的整体机能,特别是大脑机能发生障碍,引起孩子中暑。而游泳时通常水温低于体温,当皮肤接触冷水时,皮肤血管先是收缩,后是舒张,这一收一舒,使血液在表皮与内脏血管中来回奔流。
据测定,这时皮肤的血液量可达到平时的4~6倍。明显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功能,增加皮下组织的营养供应,使皮脂分泌量更加旺盛、新陈代谢加快。游一会活动开后,皮下毛细血管扩张,皮肤潮红,汗管开放,借水温和出汗来加速对体温适应和调整。这就是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,游泳锻炼就能提高这种适应能力。
蓝月儿的水世界温馨提示每位家长注意几点问题:
1、多喝白开水。在水里运动并不等于不会出汗,只是看不到而已,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,要时不时的给孩子喝水。尤其现在的孩子们比较喜欢喝果汁、尤其是碳酸饮料。这些饮品里面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,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,尤其是在夏天,很容易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。
2、不能立刻下水。天气炎热,孩子们往往一看见水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跳。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,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,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,发生头晕。先消消汗,用比体温稍微低一点的水冲洗一下身体,然后缓慢下池。
3、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。泳池当然清凉又舒服,但是长时间游泳或者浸泡,会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,凉气进入毛孔,抵抗力差会引起感冒等症状。40分钟左右的游泳,运动量是足够的。
4、出水后马上擦干,不要吹空调。虽然在夏天里提“保暖”有点奇怪,但绝对有必要。自然蒸发+吹空调的做法会让孩子爽一时,但随后而来的感冒发烧、腹痛却是痛苦难耐。